您的位置首页 >社会动态 >

大众、本田相继“动手” 合资车企被动持续优化在华产能

导读 财联社5月28日讯(记者刘阳)市场低迷的销量表现,令部分车企身陷经营困难和流动性危机中。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进入5月多家汽车企业掀起了一

财联社5月28日讯(记者刘阳)市场低迷的销量表现,令部分车企身陷经营困难和流动性危机中。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进入5月多家汽车企业掀起了一股“裁员”浪潮。其中,大众集团宣布,计划通过削减德国行政人员规模来改善业绩;理想汽车也正在进行人员优化,整体优化比例超过18%;而合资车企广汽本田及一汽-大众均在近日被曝出裁员。

日前,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启动涉700名员工的人员优化调整。据网传方案,佛山分公司拟从2019年7月入职至2024年7月劳动合同期满批次人员(涉及690人)内计划选取绩效排名较后的565人,以劳动合同期满为由不再与员工续签劳动合同,并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给予经济补偿。此外,一汽-大众分公司表示,佛山工厂将于5月25日至6月10日暂时停产,配合开展相关工作。

针对该传闻,一汽-大众向记者回应称,此次调整为佛山分公司对部分第一次劳动合同到期员工不续约,该情况已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提前报备。“此次调整不会影响佛山分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一汽-大众方面表示。

值得留意的是,不久前,一汽-大众曾向全体系员工发送一条名为“突围行动”的推送,涉及大众品牌、一汽奥迪及捷达品牌。内容显示,“一汽-大众正处于最后也是唯一的转型窗口期,除了背水一战我们无路可走,唯有万众一心向死而生”。虽然该内容最终被一汽-大众官方证为不实,但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该公司当前面临的艰难处境。

“在汽车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的当下,绝大部分车企都陷入了危机,‘人员优化’就变成了最为直接的缓解方式。”在业内人士看来,在新能源汽车的浪潮下,主流合资品牌尚且“挣扎”在中国市场,倍感寒意下寻求新生机;更多二、三线合资品牌市占率全线下滑,已落寞走向边缘,甚至面临边缘退市境遇,“如何自救破局,突围窘境,成为合资车企留在终局的必答题。”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4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53.2万辆,其中,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5万辆,同比下降26%,生存空间持续被压缩,且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为7.5%。

面临 “如何继续留在牌桌上”的不仅仅是一汽-大众。5月以来,广汽本田在其生产员工中征集自愿离职人员,目前已有约1700人应征,占合资公司总人数的14%。广汽本田表示,裁员涉及多条产业线,补偿程序已启动,预计持续到今年8月。

除“人员优化”外,“关停并转”也在合资品牌领域不断上演。2021年,北京现代出售北京顺义第一工厂,最终由理想汽车接盘;去年,北京现代重庆工厂同被挂牌出售。靠卖厂减压的还有法系品牌在华的合资“独苗”——神龙汽车。2022年初,神龙将二工厂出售给东风本田,去年神龙汽车开启降价策略,但销量依旧未见起色。此外,广汽三菱长沙工厂则出售给了同集团的广汽埃安。

“合资车企面临较大压力。”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合资车企在中国乘用车市场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很长一段时间内更是技术先进性和高质量产业链的代表,对自主品牌的发展壮大也提供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但随着汽车行业的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合资品牌原有的产业优势正在弱化,产能压力也持续增大。”

来源:财联社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