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社会动态 >

去年提出“赤藓糖醇或提高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团队 又盯上了木糖醇

导读 财联社6月7日讯(编辑 史正丞)继阿斯巴甜、赤藓糖醇等代糖产品的安全性遭遇质疑后,另一款老牌天然代糖木糖醇也成为显微镜下的最新主角。

财联社6月7日讯(编辑 史正丞)继阿斯巴甜、赤藓糖醇等代糖产品的安全性遭遇质疑后,另一款老牌天然代糖木糖醇也成为显微镜下的最新主角。

周四在《欧洲心脏杂志》上刊发的论文显示,通常被减肥人士和糖尿病患者视作热门代糖产品的木糖醇,可能与加速动脉斑块形成等心血管事件(心脏病、中风)的风险增加有关。

(来源:欧洲心脏杂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批来自Cleveland Clinic的研究人员,正是去年春天引发“赤藓糖醇或增加心脏病风险”大讨论的同一批人。

目标更加直接

相较于去年的研究专注于在接受心脏评估的人群中寻找“诱发心脏病、中风和死亡风险”的化学物质,并最终将目标锁定在赤藓糖醇上不同,这次的研究对象一开始就是木糖醇。

首先,研究人员分析了超过3000名早期研究参与者保存的血液样本。在后续的追踪中,部分人发生了心脏病发作、中风等心血管事件,研究人员发现这部分人血液中的木糖醇水平也会更高一些。

解下来研究人员还研究了木糖醇对凝血的影响。首先在人类全血和血小板的测试中,发现木糖醇会导致血液中的血小板凝结。同时通过损伤的小鼠颈动脉,研究人员也发现木糖醇会加速动脉损伤部位斑块的凝结速度。一旦血栓进入动脉和静脉,可能会引起人类心脏病发作、中风,甚至死亡。

在另一项小型对照试验中,研究人员找来10名健康的志愿者,在他们饮用木糖醇饮料前和饮用后30分钟分别采集血液,测试血液凝血的易感性。另外还有10名志愿者,饮用的是葡萄糖或者其他含糖甜饮。研究发现,饮用木糖醇饮料的志愿者,出现血液凝血能力显著增加的情况,但葡萄糖对照组的凝血能力并未发生变化。

心脏病专家、这项研究的首席研究员斯坦利·哈森对媒体表示:“我认为我们必须弄清楚这是否是所有糖醇的共同情况,或者只是其中一部分会这样。目前为止的研究显示似乎是所有糖醇,但大家都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

哈森表示:“我们试图发现下一个胆固醇,另一种导致心脏病的途径。我们认为赤藓糖醇和木糖醇与心脏病有联系,或者说与未来心脏病事件的发展有关联。”

为了避免公众恐慌,研究人员也强调,虽然研究表明木糖醇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高有关,但并不意味着木糖醇会引起这类事件。

天然化合物的不天然使用方式

这一系列研究,也正在挑战人们对木糖醇、赤藓糖醇是“健康、天然代糖”的普遍理解。一些从业人士也强调,人类的身体在自然代谢的过程中也会产生这类物质。

但哈森指出,在过去一、二十年里出现了一种不同寻常的情况,人类正在经历进化过程中从未体验过的木糖醇水平。即便这些物质是天然化合物,但也正在以一种非常不自然的方式使用,远远高于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可能出现的水平。

研究人员还发现,高木糖醇水平似乎看上去比高胆固醇对心脏更有害。他们表示,如果摄入高胆固醇饮食,可能会使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增加10%至30%。但如果摄入高木糖醇含量产品,血液中的化学物质含量可以最高提升1000倍,并且持续升高4-6个小时。

这个问题也能换一种数据的呈现方式:在哈森的心脏病预防门诊中,胆固醇水平处于前25%的人与后25%的人相比,心血管疾病事件的风险提高了30%;而那些血液木糖醇含量水平处于前25%的人,他们出现心血管疾病事件的风险增加了200%。

驳斥声、质疑声

对于这项研究,代表着低热量饮料制造商和供应商的“卡路里控制委员会”公开予以驳斥。

该协会理事长卡拉·桑德斯发表声明称,这项研究的结果,与几十年来全球卫生和监管机构对木糖醇等低热量甜味剂安全性、有效性的科学证据相矛盾。她强调,木糖醇作为一种美味低热量甜味剂已经被信任地使用了超过60年,已被证明具有牙齿保健的好处,包括预防牙菌斑和蛀牙,并且在草莓、生菜和燕麦等食物中天然存在。

与去年赤藓糖醇的研究类似,这项实验的研究方法也被提出质疑。

乔治华盛顿大学的运动和营养科学教授Rob van Dam解释称,这篇论文的发现引人注目,并且增加了有关人工甜味剂风险的研究。但科学家们可能无法正确测试食用木糖醇与心脏病风险之间的联系,因为他们使用了空腹人群的血液,这意味着血液可能含有体内产生的木糖醇代谢产物。

他质疑称:“那么问题就是,这些升高的木糖醇水平是否真的反映了木糖醇的膳食摄入是不好的?还是仅仅意味着人们的代谢出了问题,导致木糖醇水平升高?”

研究人员也承认可能存在这样的问题,并进行了补充试验——志愿者饮用木糖醇饮料和水的对照组实验,也显示血小板似乎更容易聚集。

Rob van Dam教授表示,单独来看这个问题可能并不是很令人担忧,但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现,一些人工甜味剂可能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样无害。现在有数亿人暴露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甚至每天都会接触到,所以每一份引发关注得研究都与公共健康密切相关。

来源:财联社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