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健康小林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pci手术前准备,成功PCI术后我们应该做什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PCI经历了PTCA时代、BMS时代和DES时代。目前,已进入药物洗脱支架时代的PCI技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选择,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随着介入器械、介入技术、围手术期用药的不断发展,对不同类型冠心病病理生理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循证医学在介入心脏病学中的广泛应用,PCI适应证的进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再灌注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PCI能明显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延长其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
2、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PCI经历了PTCA时代、BMS时代和DES时代。目前,已进入药物洗脱支架时代的PCI技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选择,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随着介入器械、介入技术和围手术期用药的不断发展,对不同类型冠心病病理生理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循证医学在介入心脏病学领域的广泛应用,PCI适应证的进展呈现出拓宽和细化的趋势,使得PCI技术在冠心病治疗整体策略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3、 近年来,AHA/ACC/SCAI不断更新PCI指南。指南反复重申了PCI在冠心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强调要科学合理地评估PCI的效益/风险比。高危患者,包括有解剖学上合适的多支血管病变者(尤其是心功能良好、无糖尿病者),应早期积极干预。对于心肌梗死后有或无溶栓的患者,如再发性心肌梗死、严重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或心电图活动不稳定等,PCI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大量临床研究数据鼓励临床医生将PCI应用于更具挑战性的冠状动脉病例,如慢性完全闭塞、多支病变、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等。
4、 随着DES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接受DES治疗的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人们逐渐意识到目前的DES还远远不够完善。由于血管重塑、内膜增生、炎症反应、再灌注损伤、冠状动脉痉挛等事件,部分患者PCI术后出现血栓形成、支架内再狭窄、血流缓慢或无复流现象(血流r11MI)。
5、 如何进一步完善PCI治疗方案,使之成为攻克冠心病的有力武器?这引起了人们对临床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管理中的应用的广泛关注。也就是说,通过制定整体的治疗和护理工作模式,遵循有序的、以时间为基础的规范化治疗和护理流程,可以为PCI术后的患者继续治疗。特别是,成功PCI术后的所有患者都按照这种模式接受治疗和护理,以便控制质量和缩短康复时间。
6、 那么,PCI术后应该怎么做才能进一步减少这些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呢?
7、 PCI术后再发心肌缺血和PCI术后冠心病的二级预防仍是当今世界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重要课题之一。PCI术后再发心肌缺血可能由再狭窄引起,也可能是新的病理改变的结果。临床上,典型的再狭窄一般发生在PCI术后3个月左右,偶见快速再狭窄发生在1个月左右。术后12个月后发生的心绞痛,多为原病变的进展或新病变的出现,而非再狭窄。然而,我们最近的研究发现,药物支架置入后6个月后出现再狭窄,这被称为支架再狭窄的“追赶现象”。应该指出的是,大约10%的患者在PCI后出现无症状的再狭窄。
8、 因此,对于这类人群术后的院外管理,灵活运用检查手段至关重要。根据美国心脏协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指南,对于高危患者(左心室功能不全、多支血管病变、左前降支近端病变、猝死史、糖尿病、危险职业、PCI结果不理想),PCI后3-6个月应常规进行负荷试验,并结合核素心肌灌注、运动超声心动图等无创心肌显像,早期发现潜在的心肌缺血。只有少数病例需要血管造影复查。对于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的复查,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可以对较大的支架进行一定程度的再狭窄评价,但CT对大多数金属支架再狭窄的评价是有限的。基于CTA支架随访结果的治疗策略与基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治疗策略是否一致,目前还缺乏这样大规模的临床研究结果。
9、 药物治疗仍然是冠心病最基本、最重要的治疗措施,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可以通过改变冠心病的进程,降低死亡率,延长患者的生命。所以即使是冠状动脉重建后,也要坚持最好的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提高生存率。到目前为止,已证实有四类药物可以降低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包括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ACEI和受体阻滞剂。总的来说,四种药物降低PCI术后患者事件风险的方式相似,分别可降低25% ~ 30%的风险,而四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使患者获益更多,心血管事件总风险降低70%。血小板活化在冠心病中的作用毋庸置疑。但PCI治疗破坏了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导致皮下基质暴露,血小板粘附聚集,进而形成富含血小板的血栓。同时,凝血系统的激活增加血栓形成,导致管腔闭塞。植入冠状动脉支架还可激活血小板,增加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晚期。
10、 ②PCI术后的他汀治疗已为人熟知。获益机制与其影响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改善内皮功能、抗炎和稳定斑块的作用有关。因此,PCI术后患者的他汀治疗要避免血脂“正常”后停用的误区。
11、 ③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对所有冠心病高危患者,ACEI治疗均能有效改善长期预后,延缓心力衰竭的进展,降低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新的ACC/AHA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治疗指南建议,所有冠心病患者包括PCI术后的患者均应接受ACEI治疗,从而将ACEI在冠心病的适应证由MI后患者扩展到所有冠心病患者。
12、 ④ß受体阻滞剂在冠心病的二级预防中,减少全因与心性死亡、复发的非致命性MI和猝死发生率的证据充足。直接PCI时,ß受体阻滞剂的应用有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和围术期心脏酶和标志物的释放而获益,改善随访时的左心室功能。目前认为,对于所有诊断为MI、急性冠脉综合征或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如无禁忌,PCI术后推荐使用ß受体阻滞剂改善预后。
13、 虽然PCI可以使完全阻塞或高度狭窄的冠状动脉再通,恢复仍然存活但功能受损的心肌功能,但不能解决微小血管的狭窄、堵塞和广泛的动脉粥样硬化,也就是说,PCI不一定能使冠心病患者获得完全的血管重建,它只是治疗的一个部分,并没有根治冠心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弥漫性病变,介入治疗仅处理直径狭窄超过70%的血管,没有处理轻中度的病变,患者仍然有再次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可能;其次,成功介入治疗存在一定的复发率,已经疏通的血管仍然有再次狭窄的可能。因此,介入治疗术后适时冠脉造影复查还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那些合并糖尿病、多支冠脉病变和存在临界病变患者,可以评估疗效并指导今后的治疗策略。很多药物治疗可以改善心衰症状,延缓患者寿命,但对已经形成的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有限。所以,PCI和药物治疗冠心病患者仍然有局限性。体外反搏经历了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是当前冠心病PCI术后常规治疗中一项有效的治疗措施及补充。
14、 EECP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机制在于:一方面,①EECP可以明显提高主动脉舒张压力,改善冠状动脉灌注,增加了心肌缺血与非缺血区的压力梯度,有利于原已存在的血管吻合支形成和开放,建立侧支循环,从而改善心肌缺血的灌注区。②由于气囊的序贯充气,使下肢和臀部的动脉受到挤压,在心脏收缩前期,气囊迅速排气,外周阻力急剧降低,减轻心脏后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功能。③EECP还能增加每搏输出量,提高心脏指数,减低全身血管阻力,开放和促进侧枝循环。另一方面,①EECP过程中产生的双脉动血流(收缩波和舒张期增压波)既增加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又提高了血流切应力。而血流切应力的增加,可明显的提高一氧化氮(NO)水平及前列环素(PGI2)等血管舒张因子,降低内皮素-1(ET-1)及血栓素-A2(TXA2)等血管收缩因子,提高NO/ET-1及PGI2/TXA比例, 进而调控与血管内膜保护有关的细胞因子,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血管紧张性,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合成。②EECP可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明显提高,影响心肌组织中内皮分裂、增殖和迁移,从而促进血管新生增加侧支循环的开放和形成,增加局部血流,改善心肌灌注,提高运动耐量。③EECP可显著提高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减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提高t-PA/PAI,调节血小板功能、保持凝血及纤溶状态之间的平衡,抑制冠脉血栓形成。由此可见,EECP的作用不仅在血流动力学效应本身,更重要在于通过提高血流切应力,促进血管内皮一系列相关基因的表达与良性调控,起到保护血管内膜,促进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结构与功能修复,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作用。
15、 同时,介入治疗后早期康复运动也会给患者带来越来越多的益处。依据美国运动医学会推荐,对于简单病变患者,不必严格限制其介入后的运动量,一部分患者可能经过简单的康复运动就可以恢复日常非体力劳动工作。对于复杂病变或有并发症而未行处理的患者,如早搏、心力衰竭以及血管内残留部分病变,注意从低负荷开始逐渐加量,目的是改善心功能,逐步提高速度和距离,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为走向工作岗位回归社会做好准备。系统的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缺血的心肌,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有助于延缓或阻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再配和予心理治疗及饮食治疗,缓解因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引起的各种不良症状,使患者重新回归社会、家庭生活及工作,并且为了预防心脏事件的复发,鼓励患者进行生活方式的改变。
16、 综上所述,在现代的冠心病PCI治疗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手术本身,更要重视PCI术后科学有序的管理,将循证医学证据有效地转化为临床治疗方案,才能使冠心病治疗措施进一步完善。运用个体化的原则科学的规范的选择系统治疗的手段,有助于冠心病PCI术后的患者的康复,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改进载药技术,选择更好的药物,完全可降解支架的应用,特别是对骨髓干细胞(marrow stem cells,MSCs)研究认识的深入,以及心肌打孔技术的不断探索,将使冠心病的治疗方案变得更加有效。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