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健康小林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心房纤颤和心房颤动的区别,心房纤颤治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目的:发现并纠正诱因和原因,控制心室率或节律(恢复窦性节律),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心率控制策略是通过药物将心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节律控制的目的是恢复和维持窦性节律。无论是心室率控制还是节律控制,预防血栓栓塞的策略都必须根据卒中的危险分层来选择。
2.节律控制和心室率控制的选择。
根据房颤的类型和持续时间、症状的严重程度、伴发的心血管疾病或/和其他疾病、年龄、短期和长期治疗目标、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的选择等制定个体化的节律控制或心室率控制策略。
房颤持续一段时间后,可能发生电重构和机械重构,有可能成为永久性房颤。因此,患有轻度潜在心脏病的症状性房颤的年轻患者应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非药物治疗来控制心律。在选择心室率控制策略时,需要考虑永久性房颤对患者的未来影响。AFFIRM et al .结论:老年心脏病伴持续性房颤患者若无症状,则不必考虑恢复窦性心律,心衰伴房颤患者的心功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恶化。
理论上,上节律控制优于心室率控制,但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二者在卒中发生率和死亡率上有差异,这可能与目前使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效果不佳有关。
建议以下房颤患者控制心室率:
1.无特殊原因转为窦性心律的无症状房颤患者;
2.对于已经持续数年的房颤患者,即使转为窦性心律后也很难维持窦性心律;
3.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转换和维持窦性心律的风险大于房颤本身的患者;
4.对于老年患者(65岁以上)或病因未纠正的器质性心脏病(包括冠心病、二尖瓣狭窄、左心房直径大于55mm)患者,心室率控制与节律控制同样有效。
1.房价控制
(1)目标静息心室率为60-80次/分,中度运动心率维持在90-115次/分。静息心室率控制良好的患者,运动时心率可能过高,导致心室充盈受限,心肌缺血。因此,有必要评估患者在次最大运动量或24小时内的心率变化,尤其是运动时症状明显的患者。
(2)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受体阻滞剂、CCB、洋地黄等抑制房室结传导,延长其不应期的药物,推荐用于减慢心室率,缓解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
2.节奏控制
(1)复律方法:根据房颤的病情和持续时间选择药物或电惊厥复律。心室率快、症状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房颤患者(包括房室旁道患者)应尽早同步电复律。初始能量100J,复律失败时可以使用更高的能量。药物复律是稳定期患者的首选,无效时可使用电复律。心脏复律的效果优于药物复律,但发生血栓栓塞或中风的风险没有差异。有潜在病因的人,如甲亢、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在病因纠正前,不会转复。当房颤持续超过48小时时,血栓栓塞的风险会增加。复律前需要抗凝治疗。
(2)药物复律:房颤发作后7天内药物复律似乎最有效,超过7天者很少自行复律,药物复律效果较差。Propone、胺碘酮、Filit和伊布朴荣格苏灿转复心房颤动。对于院外复律,需要有药物在院内安全有效的证据。镤
成功复律后房颤的复发需要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来防止其复发。常用的有普罗帕酮、莫雷嗪、胺碘酮、索他洛尔和多非利特。应用前应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器官毒性和心律失常)和耐受性。Ic类药物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在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和心室显著肥大的情况下应避免使用。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障碍患者不推荐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普罗帕酮用于预防阵发性房颤或房扑时,房室结133601下降引起房扑时,可引起心室率加快。此时可联合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CCB等。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仍偶有症状较轻的房颤发生,被视为有效的药物预防。
3.抗凝治疗
卒中发病率高、抗凝药物“四低”(华法林抗凝知晓率低、华法林和阿司匹林抗凝率低、INR监测率低、华法林依从率低)是我国房颤患者的特点。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