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

外耳湿疹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外耳湿疹)

导读 您好,现在程程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外耳湿疹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外耳湿疹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概述

您好,现在程程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外耳湿疹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外耳湿疹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概述】外耳湿疹是指发生在耳廓、外耳道及其周围皮肤的多形性皮疹,以小儿多见。

2、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特征为瘙痒、多形性皮疹,易反复发作。

3、外耳湿疹以外耳皮肤潮红、瘙痒、黄水淋漓或脱屑、皲裂为特征,好发于耳后沟及耳廓皱折上下,也可蔓延到外耳道内或耳周皮肤。

4、西医学认为外耳湿疹多因耳廓、外耳道及其周围皮肤受外用药物或其它过敏药物刺激所致,湿、热、化妆品、喷发染发剂、耳环以及鱼、虾、牛奶等均可成为致敏因素,外耳道长期脓液刺激也可引发。

5、中医将本病称之为旋耳疮,古代文献中又有黄水疮、月蚀疮、耳烂、浸淫疮等名称。

6、将本病按其病程有急﹑慢性之不同,急性期多为风热湿邪浸渍,慢性期多为血虚生风化燥。

7、风热湿邪犯耳:脓耳之脓液、汗水、泪液等浸渍,或接触刺激性物质,湿热邪毒积聚,引动肝经之火,内外合邪循经上犯,蒸灼耳廓肌肤而发病。

8、血虚生风化燥:患病日久,营血耗伤,耳窍失养,加之血虚生风化燥,不能滋润耳窍肌肤,以致耳部瘙痒,缠绵难愈。

9、【治疗】本病按其病程有急、慢性之不同,急性期多为风热湿邪浸渍,治以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为主;慢性期多为血虚生风化燥,治以养血熄风润燥。

10、1.风热湿邪证【症状】耳部皮肤瘙痒、灼热感,数日后出现小水泡,溃破后流出黄色脂水,糜烂,甚至可波及整个耳廓及其周围皮肤。

11、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12、【方一】消风散【来源】《外科正宗》【组成】当归10克,生地10克,防风10克,蝉蜕10克,知母12克,苦参6克,胡麻10克,荆芥10克,苍术10克,牛蒡子10克,石膏30克,木通6克,甘草6克。

13、【功效】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14、【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15、【方解】方中以荆芥、牛子、防风、蝉衣祛风止痒;苍术、苦参、木通以祛湿;石膏、知母清热泻火;生地、当归凉血散血。

16、全方合用,可清热祛湿,疏风止痒。

17、【按语】本方用于风重者。

18、【方二】萆薢渗湿汤【来源】《疡科心得集》【组成】萆薢10克,薏苡仁30克,黄柏10克,赤茯苓10克,牡丹皮10克,泽泻10克,滑石20克,夏枯草15克。

19、【功效】清热燥湿。

20、【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21、【方解】方中黄柏、萆薢、滑石、泽泻、通草清热祛湿而解毒;茯苓、薏苡仁除湿和中;丹皮清热凉血。

22、【按语】本方用于湿重者。

23、2.血虚生风化燥证【症状】耳部瘙痒,缠绵难愈,可伴有面色萎黄、纳差,身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缓等。

24、检查:外耳道、耳廓皮肤增厚、粗糙、结痂、皲裂。

25、【方一】地黄饮【来源】《医宗金鉴》【组成】生地黄20克,熟地黄20克,首乌10克,当归10克,丹皮10克,玄参10克,白蒺藜10克,僵蚕10克,红花15克,甘草6克。

26、【功效】养血熄风润燥。

27、【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28、【方解】方中以熟地、当归、首乌养血;生地、丹皮、玄参、红花凉血活血;白蒺藜、僵蚕祛风;甘草调和诸药。

29、全方以治血为主,而达治风的目的。

30、【按语】痒甚者,加蝉衣、地肤子、苦参等。

31、【方二】①参苓白术散合②四物汤【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①炒扁豆30克,人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怀山药15克,莲子肉12克,薏苡仁20克,砂仁10克,桔梗10克,炙甘草6克,②当归10克,白芍12克,川芎15克,熟地15克。

32、【功效】健脾养血滋阴。

33、【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34、【方解】参苓白术散健脾益气,四物汤滋阴养血。

35、【按语】本方适用于脾虚发病者。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