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艺术英文类纹身(风靡全球的纹身

导读 hello大家好,我是城乡经济网小晟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艺术英文类纹身(风靡全球的纹身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几千年

hello大家好,我是城乡经济网小晟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艺术英文类纹身(风靡全球的纹身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几千年来,纹身成为了英国文化的一部分, 然而贵族统治阶级却使它沦为一种流行的叛乱声明。

这既是时代的丑闻,也是时代的魅力所在。1881年,年仅16岁的未来国王乔治五世,即女王的王孙,接受了许多青少年该接受的成年礼:纹身。在日本横滨,他让一位艺术家在他的胳膊上纹了一条蓝红双色的龙。

消息传回国内,报纸上的新闻传了几个星期:年轻的皇室马上就要炫耀这个时代必有的潮流了。有些新闻甚至如此写道,王子已经在自己鼻子上纹了一把箭。这样的想法激怒了他的母亲,亚历山德拉皇后写信怒斥了他。

那时,没有脸部纹身。但是,当他将自己有纹身的手臂公开展示在众人和明治天皇面前时,这也暗示着皇家正式默认这种越来越流行趋势。

1868年,日本第一次恢复开放西方贸易。几乎同时,人们对日本产品及文化的需求猛增。富有的欧洲贵族开始带着日本艺术纹身返乡。目前,据消息称王子试图在英国、法国甚至美国,形成一个纹身时尚产业:它变成了社会身份地位的象征以及购买这种商品的能力体现。

“乔治五世的纹身是这样一个著名的时刻,想象一下1893年乔治结婚纪念品是什么样的画面。”埃塞克斯大学当代艺术的讲师马特·劳德(Matt Lodder)说道, “所以每个人都知道,如果你很富有,去趟日本,回来肯定会纹身了。”

但是,就在乔治被认为是时尚潮流引领者时候,他其实已经延续了已经存在了几个世纪的模式。自尤利乌斯·凯撒(Julius Caesar)以来,英国人曾多次在全世界推广纹身艺术。

横跨奥地利和意大利的阿尔卑斯山上发现的木乃伊证实,历史上可考的第一个纹身可追溯到大约5000年前的奥茨冰人。不过,在欧洲,使纹身艺术闻名的却是早期英国人:在公元前55年,当罗马人入侵时,他们发现当地人拥有如此灿烂辉煌的纹身艺术。正如凯撒在他的《高卢战记》(Gallic Wars)一书中所写的那样,所有的英国人都用靛蓝染料把自己染成蓝色,使他们在战斗中显得更加可怕。他们这样的外表传遍了欧洲,被大家称为“Pretani”,这是凯尔特语,意思是抹上染料或者纹有纹身的人。从此以后,人们也知道了“英国”这个国家。

有些人认为,英国人那时只是彩绘,而不是纹身。不过,后来罗马学者们证实凯撒看到的的确是墨水。加伊乌斯·朱利叶斯·索利努斯(Gaius Julius Solinus)在三世纪时这样写道,该地区部分由野蛮人控制,他们从童年时起就能轻熟地将各种图案画在自己身上,长大后,图案也会跟着变大。他们认为没有什么比他们肢体上这些永久的疤痕吸收最大量的染料,是对人耐心的考验。1066年,诺曼人登陆时,也发现了英国人喜好纹身。十二世纪,史学家马尔姆斯伯里的威廉姆斯(William of Malmesbury)描述了纹身是如何成为诺曼人从当地人那学到的第一个做法。

不过,英国纹身的现代故事起源于美洲的殖民地人受到的遭遇。英国探险家马丁·法贝瑟(Martin Frobisher)在1576年和1578年间对新世界进行了许多探险,他发现从如今的加拿大至美国西南部地区的美洲原住民部落里,纹身是非常普遍的。

1577年,法贝瑟带上三个因纽特人质,从布里斯托尔到伦敦在英国各地展示,甚至还带他们来到伊丽莎白女王的法庭上。普通大众看到他们的纹身艺术感到十分惊讶。为了缓解他们的恐惧,艺术家约翰·怀特(John White)被委任基于罗马学者的描述来绘制因纽特人的肖像和古代英国人的对比图。

“他从古代英国人的经典描述中,绘出这样惊人的图像,上面画的是些是些可笑且不可思议的纹身。”劳德说道,“他们的肚子上画着巨大的狮子,妇女身上则画着太阳和花朵。他们这样做是想表明,那些人质身上的纹身与我们纹的没有什么太大不同。”

法贝瑟带回去的因纽特人 在16世纪的英国和欧洲激发了人们浓烈的兴趣。圣地朝圣的日益商业化,也让纹身这一潮流蓬勃发展起来。“它成了任何一个信仰耶路撒冷的西方朝圣者回家时必纹必做的朝圣事情。”劳德说道,“现如今遗留下来的纹图没有多少,但他们画面都非常大,非常形象。他们大概看起来像足球运动员的袖子那样大。”

在16至18世纪,纹身在英国盛行开来,甚至出现在了法庭案件中。1739年1月,《伦敦晚报》(London Evening Post)报道了一个15岁的小偷,经审判发现其胸部有一个特别暴力的纹身。在他的乳房上,印有一个人的墨水肖像,这人一手拿着一把剑,另一手拿着一支从枪口上发射球的手枪,那男人的嘴里说出一句话,写着,"God damn you!" 这个小偷隐瞒了自己的纹身,但是最终还是被发现了,他被命令在法庭上展示自己的纹身。看见这么年轻的恶棍身上纹着这么暴力的纹身,在座的人都非常震惊。

朝圣者纹身的传统继续在19世纪盛行着,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威尔士王子,也就是后来国王爱德华七世,1862年于耶路撒冷秘密地在身上纹了一个十字架。

不过,“纹身”(tattoo)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相比较新的英语词汇,这是船长的詹姆斯·库克在十八世纪末到太平洋群岛航行留下的遗产。虽然从十六世纪后期开始,英语里就曾有这个术语,但最初“beating a tattoo” 这个词组是 “鼓点”的意思。直到1769年库克航行至塔希提岛,这种皮肤艺术的做法才被称为刺、标记或染色。塔希提人( Tahitians)用 “tatau” 这个词来指代他们使用的木锤,他们用这个木槌凿成了一根长长棒状的针头。库克记录在他的日记里记下了这点,随后这个词通过各介朋友的传播,最终形成“tattoo”纹身的这一英文单词。

英国人除了赋予纹身它的现代名字,还在西方世界第一次将其大规模商业化,从而刺激了人们对日本的旅游纹身的兴趣。一例特殊的案例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

1854年,贵族罗杰·蒂希伯恩在海上失踪,人们推测他一定是在海上遭遇不测,沉船逝世。十二年后,他奇迹般地在澳大利亚再现身,并驶回伦敦。回来的那位罗杰·蒂希伯恩却从未被他的兄弟姐妹所接受。他们的母亲逝去之后,按照遗嘱,他将继承家里所有财富,于是他的兄弟姐妹们就联名提起了诉讼,声称他是一个冒名顶替者。

在19世纪70年代初,真假罗杰·蒂希伯恩测验引起一时轰动,在全世界的报纸上都有刊登。这个案件曲折离奇的过程堪称现实版的狄更斯小说。据说,年轻的罗杰·蒂希伯恩在上寄宿学校的时候,就已经让他的朋友在自己身上纹身。当法庭要求他展示纹身,他却做不到。原来,假的罗杰·蒂希伯恩只是一介屠夫的儿子,真名叫做亚瑟·奥顿(Arthur Orton),之后他被判处十四年的监禁。

这个案件之后,媒体更加疯狂向大众宣扬纹身好处,一些报纸甚至建议也许所有的孩子都应该纹身,以防万一他们在海上失踪。一个名叫萨瑟兰·麦克唐纳(Sutherland Macdonald)的企业家决定投资纹身行业。

麦克唐纳是一个极有才华的艺术家也是祖鲁战争(Anglo-Zulu war)中的一名战士,他通过帮战友纹身赚钱并熟悉了纹身技术。后来,他在以时尚著称的伦敦西区开了一家土耳其澡堂,并提供以商业为基础的纹身服务,这是历史上有记录的第一所纹身店。该纹身店短时间内取得了巨大成功。

劳德说:“英国人喜欢东方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纹身,麦克唐纳拥有的澡堂给他帮了大忙。” 当时日本商品在欧洲各地十分紧俏,在这样一个同样具有'东方式情调'的场所,那些赤身裸体的富裕浴客就成了最好的纹身顾客。

19世纪80年代,乔治王子在麦克唐纳店里做了纹身,使得他的店名声大噪,他的生意也蓬勃发展。麦克唐纳自称艺术家,帮许多富人、名人比如丹麦国王和印度帕蒂亚拉的王公做过纹身。他和他的纹身经常在波兰、法国、德国甚至新西兰的报纸上出现。随着客户提出的纹身图案越来越复杂,有的要求欧洲沙龙画有的甚至是狩猎场景,1890年,他发明了第一台自动纹身机。1年后,一台类似的机器在美国申请了专利。

英国贵族对纹身的喜爱很快便传到了美洲。1897年,《纽约先驱论坛报》(New York Herald )发表了一篇名为《纹身热潮已从伦敦传到了纽约》的文章。越来越多的美国中产阶级尝试模仿英国上层社会,纽约的纹身艺术家激增。

1960年,在美国约有500名专业的纹身艺术家。到1995年,人数增加到一万。约20年后,对纹身艺术家的需求量仍在持续攀升,据最近的调查估计,约20%美国人都有纹身。而且其中40%为千禧一代。一些学者认为这一现象并不是巧合。

“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完整又混沌的世界,”阿肯色州大学(the University of Arkansas)的教授Anne Velliquette说道。她专门研究消费者行为和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Velliquette认为现在的我们都比以往更能够“轻易地重塑身份”,无论在网络世界还是现实生活。

1998年,Velliquette和她的同事进行了以采访为基础的研究,他们发现人们将纹身作为巩固现在自己的一种方式。她说:“我们原本希望看到后现代的身份,而实际上我们发现的是我们生活在人们了解自己身份的现代。他们能抓住自己的主要特点。”八年之后,这个团队重新考虑这一观点。第二次的研究与第一次一样,发现人们将纹身作为表现过去和现在的自己的一种方式。在第二次研究中被采访的人似乎还需证明他们的身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他们依靠纹身试图树立自己的某种身份。

“对如此快速且不可预料的改变我们深感震惊”,该研究的共同作者杰夫•默里(Jeff Murray)在那时说道。“结果是个人精神支柱的缺失导致人们需要树立某种身份。我们发现纹身可以为他们提供这种精神支柱。纹身的流行折射出他们对稳定性、可预测性和永恒性的需求。”

对于研究身份的人来说,永恒性至关重要。我们通过与我们相关的各种要素来定义自己——人物,故事,地点和记忆——我们利用与他们相关的要素来衡量自己,将各种优点融入社会学家所说的“个人神话”之中。正如Velliquette在2006年在她的报告中写的一样,这些神话弄清了风起云涌生活的意义,融合了“被铭记的过去,可感知的现在与能预见的未来。”有些人利用一些体系比如说信仰、工作和家庭来创造这种神话。其他一些人则利用实物,如房子和车子来定义。但是千禧一代是独具个性的一代。他们与他们的父辈母辈不一样,没有创造个人神话的精神支柱,经常难以找到自己所需的安稳和永恒感。

人们很少只纹一个纹身。约有一半有纹身的人身上有二到五个纹身,有18%的人有六个纹身甚至更多。换句话说,纹身可不仅仅只是拍快照。他们是不断被书写的个人神话的一部分。不像实物,它能如此意义重大是由于在过程之中它做出牺牲的程度。Velliquette写到:“在身体纹身需要经受几个小时的痛苦折磨”,而且事实上“经验增加了意义,成为纹身的一部分,最终成为实物的一部分”。她与卡车制造和公寓建设不一样,是大批量的生产与建造,“每一个纹身都与众不同”。人们可以在他们的纹身上印下时间的痕迹,可以通过动动手指就能从开始到结尾都记录出个人神话的时间轴。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纹身被看作各种亚文化的一个典型标志。它慢慢演变为被人们所认可的主流艺术品。他们的变革恰好与20世纪90年代末期和新世纪的初期碰到了一起。他们随之而来的改变也改变着人们工作与娱乐的方式。

在过去几年,一辈子只在一个公司工作的传统观念慢慢被打破。今天,人们在一个岗位一般只会工作四年。员工贩卖的是他们的技能,而不是他们的忠诚和企业遵从。在工作之外,大众文化的断裂也使得人们在千千万万的领域中寻求各自的兴趣。20世纪60年代就是保龄球联合会和街区派对的时代:所有的事件都鼓励人们成群结队。今天,人们或会觉得小型团体里的团结司空见惯,或觉得非同一般——足球联赛、跑步小组和诗歌朗诵会。(职业Quirksters联盟是美国俄勒冈州(Oregon)波特兰市(Portland)众多聚会联盟中最兴旺的一个联盟)。

随着新的框架的出现,品位和纹身也开始改变。纹身开始看起来有所不同,它们包含的寓意也开始改变。因为那些纹身的人们开始想要从纹身中获得不同的东西或是更多的东西。

当某些纹身开始流行时,虽然相关研究很少,轶事证据却洞察了这一趋势。最流行的纹身要数“火焰”:这一简单的作品一个小时内就可以完成。至今你能够在纹身店里纹身图集里找到它们:中国的拼音、部落下背的纹身、火焰、音乐符和玫瑰。刺这些纹身既安全又简单。让人们很小心地获得了纹身。(我母亲也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有两个纹身。)知道世纪之交那些代理人才开始真正的创新,要求纹身艺术家证明自己身为艺术家的艺术性。

为什么人们愿意花那么长时间,不断使自己的纹身变得完美?这样赌注是很高的:人体艺术越来越重要,人们希望他们的纹身能为他们的身份发声。一个好的例证就是文本。布鲁克林(Brooklyn)纹身文化的居民文身艺术家Gene Coffey说道:“一个单词就像信仰或希望,既简单又具体”。这已最简单的方式表明了人们认为什么才是重要的。

这些想法都相当新颖,即使图片本身并不是原创的。许多相同的请求不断出现。Coffey说道:“人们认为这对他们来说是独一无二的,因为这是一个人的层面证明他们。但是我们也难以从外面的世界思考这些”。尽管有这些缺陷,Coffey将此称之为“艺术形式的词汇”。他个人经验告诉他大部分的人当某一重大事件发生或者产生某种想法时,他们将纹身作为一部分融入自己的身体。

它可能也是身份的一个时光胶囊。同时人们又充满了对无限的渴望,转向羽毛、箭头、鸟类和无限标致等流行图案。他们也渴望稳定,所以纹上转转木马,秦人的笔迹或是圣像雕塑。人们最喜欢在他们的脚上纹身。Coffey解释说这是由于它们的象征意义。纹身赋予了人们,特别是千禧一代证明自己的方式,想他人证明他们能在不断改变的世界站稳脚跟。正如我们所见一样,这里的证据都是正确的。

Anne Velliquette表示随着人们不断地成长和成熟,很少人会开始后悔纹身。相反,很多人会将过去的纹身作为铭记过去的自己的一种标志。尽管Velliquette也承认她在二十几岁时为了怀念自己家里的一只猫而在脚踝上纹上的灰猫现在似乎不大适宜。她说:“我不能说我热爱纹在我脚上的那只猫,我也不厌恶纹身。但是每个人都会看到,一个47岁的我在脚上居然纹了一只小猫。”

虽然纹身似乎无处不在,但是80%的总人口,甚至绝大部分的千禧一代(约4900万人)仍旧没有纹身。许多人可以通过他们自己的家庭、信仰、社交生活或者事业树立自己的身份。尽管数据显示现代化影响正以不可抗拒之力影响着他们所有人。

译者:王芳等

审核:CPYQFSD

编辑:刘秀红&齐磊

原文来源:BBC&大西洋月刊

翻吧·与你一起学翻译

translationtips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翻吧

本文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