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西安的钟楼是多少人记忆中的景点(穿行西安北院门)

导读 hello大家好,我是城乡经济网小晟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西安的钟楼是多少人记忆中的景点(穿行西安北院门)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

hello大家好,我是城乡经济网小晟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西安的钟楼是多少人记忆中的景点(穿行西安北院门)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想带大家去探访的地方

既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西安市城市中心

又是很多人可能还不太去的皇城一隅

一条巷道南连钟鼓楼广场北接大皮院

同时也是游客们常提起的休闲步行街

将一千多年前唐长安城故事牢牢封存

又将数百年间西安的明清老街巷复活

说到这儿,是不是很多朋友已经猜到了呢?我们今天想推荐游览的地方就是北院门一带啦!游览起点就设在钟楼吧,这既是西安市的地标建筑,也是西安古城内东南西北四条大街的交汇点。想为大家推荐的游览线路是:钟楼—钟鼓楼广场—鼓楼—北院门美食街—大皮院—小皮院—北院门牌坊。显然,我们此程游览是围绕晨钟暮鼓的主题了。立在钟鼓楼广场,可以直视钟楼的西北角,也就是钟楼上挂着一口大钟的这个方向。

↓↓↓点击链接,收看完整视频↓↓↓

逛西安从钟鼓楼到大皮院,肯定能听到1300多年前那口景云钟的钟声

很多人可能已经知道,对于西安钟楼来说是先有钟、后有楼。但是,你知道西安钟楼的命运有多么波折吗?你听到过1300多年前那口景云中的钟声吗?借今天这个机会为大家细细讲解吧。

我想把西安钟楼的生平分为8个阶段来说明。

再后来玄真观又改名为景龙观,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给景龙观铸了一口铜锡合金的景云钟,唐睿宗李旦为钟撰铭文,将钟挂在了景龙观的钟楼上;至今,景云钟成为现存唯一一口由皇帝御笔撰文、监工铸造的青铜大钟;此时的钟与楼虽然是在唐长安城内,但并不在唐长安城的皇城范围内。

西安钟楼,是中国现存所有古代钟楼建筑中体量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但还有一些问题没有搞明白:

如今的钟楼和鼓楼之间是钟鼓楼广场,这面积6万平方米的西安钟鼓楼广场的区域,在唐代时为长安城尚书省所在地,尚书省是当时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到了元代为府衙、北宋为京兆府、明清为西安府。

比起命运波折的钟楼来,鼓楼算是安移地始终立于原地,作用与功用也未曾改变。

其实直到唐初,城内报时还是需要人来喊的;到了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任侍御史的马周奏请“诸街置鼓,每击以警众”,唐太宗采纳了这个建议;于是,每当晨曦与日暮,首先会于承天门上击鼓报时,而后,设在唐长安城“六街”的街鼓也随之敲响,以便鼓声能传遍全城,起到报时和开关城门的提示。

这“六街”是:

唐太史局有专门的官员负责计时,每夜分为五更,每更分为五点;更以击鼓为节,点以击钟为节。

唐代末年,长安城因战乱废弃,但是以鼓声为宵禁信号的传统带到了洛阳,设置街鼓及击鼓报时的制度也被沿用。

经过五代、北宋,到了元代,当时被称为奉元城的西安地图中,已出现了钟楼和敬时楼的标注,敬时楼是取“敬授人时”之意。而且当时的西安城内,除了管理机构外,市场、庙宇、书院、勾栏瓦舍等等都集中于此,而且从元代的《奉元城图》中可以看出,南北城门位置都不再是位于中轴线上了。

直到明初,在元代敬时楼的遗址上,于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修建了鼓楼。鼓楼的屋顶 形式即“歇山顶”式,与天安门等同,但比其还高出1米。如今,西安鼓楼仍是我国现存明代建筑中仅次于故宫太和殿、长陵棱恩殿的一座大体量的古代建筑,也是全国最大的鼓楼。

西安鼓楼以南有一片区域,在唐代时为长安城皇城内的太仆寺所在地,也就是掌握国家马政的最高机关,唐末时城市收缩,将该区域改建为居民坊;从元代的地图上看,这里甚至出现了勾栏;清代以后,川陕总督的行署、陕甘总督行署先后设置在此。

与此相对的是,清代陕西巡抚衙门建造在鼓楼以北,所以两衙署一南一北,也就有了南院和北院之说。南院前面的地区称为“南院门”,北院前面的地区称为“北院门”。绕到鼓楼以北,就相当于步入如今的北院门美食街了。

走到北院门街的北端,见到石牌坊,即到了西华门大街,这里的“西华门”不再是城门的名称了,而是自明代起王府的西门。王府西门本来叫西外门,因为在不同的时代它的名字经常变动,所以后来就叫西华门了。

出北院门石牌坊东行,可以见到西华门十字东南角的西安报话大楼,它是1963年竣工并开始使用的,总高62.5米,是当时西安的电信通讯枢纽,也是当时西安城内最高的建筑;顶层建有塔楼,四面嵌设时钟,每小时报时,先是播报一段音乐《东方红》,而后的钟声就是录制的唐代景云钟的声音。

出北院门石牌坊西行,可到达位于西安回坊内的一条街道,因为明朝时街道内多经营绸皮生意,而得名“大皮院”。

贯通麦苋街和北广济街的除了大皮院,还有小皮院,它曾经也是西安皇城里面的横街,在隋唐时期的长安城(隋朝叫大兴城)里边就有了。

鸣谢:李建超(90岁,西北大学教授)

如有疏漏或错误,请不吝赐教。

文图版权属于原创作者,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为了保护原创作者版权,该篇只采用小图示意,

欢迎关注《汽车自驾游》杂志刊载的全文、美图及地图。

更多自驾游资讯与交流,请关注头条号“汽车自驾游”。

本文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