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健康小林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美国切掉乳房预防乳腺癌,从朱莉切乳防癌谈乳腺癌防治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朱莉效应”的驱动下,最近几天,基因检测和乳腺切除的电话让各大医院一头雾水。甚至一些医生也不能幸免。微博红人、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医生于颖在微博晒太阳。这一天,她值完夜班,在自己的医院做了BRCA1/2基因检测,因为“她家有两个女人得了乳腺癌”。
然而,处于这场“朱莉旋风”中心的乳腺癌专家们都很谨慎。
“朱莉预防乳腺癌的做法,我觉得有点激进,因为她得了早期乳腺癌,还得保留乳房。”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乳腺健康专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王浩教授一直倡导乳腺癌早诊早治,但他如此直言不讳。
“亚洲女性乳腺癌的特点与欧美女性明显不同。不建议你模仿朱莉割胸防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乳腺癌单病种首席专家杨教授这样说。
87%――被高估的乳腺癌风险?
朱莉声称她有87%的机会患上乳腺癌。风险这么高,为什么她的“灭绝”抗癌法得不到中国专家的支持和推广?从一家美国网站的报道中,我们可以得到一点线索。据网站介绍,朱莉的乳房切除手术是一家基因检测公司的商业广告。她夸大了自己的癌症风险,引起了全世界女性对乳腺癌的恐慌。
王浩教授认为这种质疑不无道理:“朱莉患癌风险在某种程度上被高估了,有点宣传的意思。”
他解释说,BRCA1和BRCA2都是乳腺癌易感基因。朱莉的BRCA1基因发生了突变,她未来患乳腺癌的风险确实高于常人,但患癌风险随年龄而异。
国外有一个专门用来估计乳腺癌风险的工具——“Gale风险模型”。据估计,一般人一生患乳腺癌的风险徘徊在2 ~ 7%。而BRCA基因突变的携带者,50岁以下,有30 ~ 50%的乳腺癌概率;50~70岁风险最高,达到56 ~ 87%;70岁以后,风险会降低。
因此,当朱莉到了一定年龄,她很可能面临87%的癌症风险。当然,仅仅是得癌症的几率比普通人高十倍,就已经让人胆战心惊了。
杨教授指出:“中国女性不必过于恐慌,也不必花很多钱做基因检测。乳腺癌的发病率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亚洲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低于西方女性,亚洲女性BRCA基因突变率相对较低。中国每100个乳腺癌患者中,基因突变的不到5人。即使有突变,中国女性的突变类型也与西方女性不同,不能完全套用Gale风险模型来估计癌症风险。风险尚不清楚,乳腺癌预防是否‘值得’需要人们仔细权衡。”
一般来说,建议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做BRCA基因检测。在一般人群中,BRCA突变是偶发性的,很难在几千人中发现一两例。如果大家都跟风做基因检测岂不是过度检查?几千美元的检测费用,也是水漂的承受能力。
切奶不能把患癌风险降到零。
家里有乳腺癌患者,相当于在女性胸前安装了两颗“定时炸弹”。此时,对癌症的恐惧可能比癌症本身更折磨人。杨教授在临床上就遇到过这样的女人。她曾经陪妈妈和姐姐看过乳腺癌,但是当她们知道乳腺癌会遗传的时候,心理压力很大。后来,当他们被诊断出乳腺癌时,他们的情绪突然发生了变化,他们能够积极地面对治疗。
要缓解这种心理压力,并不是只有效仿朱莉,切除乳房的办法。“定期筛查、药物和手术是乳腺癌高危女性癌症预防的三大轴心。其中药物和手术都不是万能的,建议大家定期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ea
“切除乳房,除了不能哺乳,影响第二性征,对生命安全影响不大,但对心理影响特别大。尽管大家现在都知道朱莉没有切乳房,而只是切除了乳房中的乳腺组织。隆胸后,她的身材更加火辣,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更何况乳房里的乳房组织就像土壤里的根一样盘根错节。无论是乳房切除术还是全乳切除术,都不可能切除所有微小的腺体,将患乳腺癌的风险降至零。”王浩教授说,在国外,这种手术也有争议。
与乳房切除术相比,服用雌激素拮抗剂可以降低50%的乳腺癌风险,这似乎是一种更“温和”的癌症预防方法。但是这种药不比宫颈癌疫苗,打三针就有效果。女性要服用五年,还要忍受各种更年期症状。
王浩发现,大部分服用这些药物的女性,不到一两年就放弃了,最后又回到了定期筛查的方式。
服从“生物钟”,远离环境激素
手术和药物预防对于乳腺癌高危女性来说还是比较激进的,在普通女性中推广起来比较困难。那么,在中国乳腺癌每年增长3%的形势下,普通女性如何防癌呢?
杨教授强调了“适时”二字:“我主张女性遵从生命的‘生物钟’,适时结婚、生育、哺乳。这是因为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不断刺激乳腺组织,容易导致乳腺细胞癌变。怀孕和哺乳期,雌激素水平下降,可以预防乳腺癌。‘剩女’和‘双收入无子女’易患乳腺癌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王浩教授强调了大环境的影响:“为什么现在乳腺癌那么多?因为现在的环境中环境雌激素太多了!”
“汽车尾气中的两个F英国,奶瓶中的双酚a,食品中的塑化剂,都是环境雌激素。有些养殖户,为了让鱼虾长得更快,肉更多,甚至给它们吃类雌激素物质。这些环境雌激素虽然是微量的,但进入人体后会疲劳。
定期检查是最好的预防
两位医学专家也提醒,虽然乳腺癌与激素水平相关,但总体来说,仍然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疾病,其预防不是一蹴而就的。
2009年,复旦大学青年女教师于娟,被诊断为乳腺癌晚期。在病榻上,她一直纳闷,自己没有家族史,生完孩子喂了一年母乳,年仅31岁,还没到40岁这个乳腺癌发病高峰,“为啥是我得癌症?”
最后,她总结了五个原因:饮食上,长期瞎吃八吃、暴饮暴食、嗜荤如命;长时间熬夜;习惯高强度地突击工作;常年与甲醛超标的家具为伍;性格争强好胜,太过喜欢凡事做到最好,太过喜欢统领大局,太过不甘心碌碌无为。
由此可以看到,切除乳腺防癌,这种勇气常人难以企及,而为了防癌,年复一年地与不良生活习惯、环境中的致癌因素作斗争,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这种坚持,其实更难做到。
杨名添教授建议,乳腺癌防不胜防,无论高风险与否,女性都应该定期进行乳房自查、乳腺筛查,有问题及时到正规医院,找乳腺专科医生就诊。从2009年起,卫生部开始实施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农村妇女可以免费进行乳腺癌、宫颈癌筛查。
配图1:乳房构造图
配图2:乳腺癌的种种诱因
l 有BRCA1/2基因突变
l 家族中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患有乳腺癌
l 初潮早(12岁前)、绝经晚(55岁后)
l 独身、晚婚和婚姻持续时间短
l 未生育或晚育(30岁后才生第一胎)
l 没有哺乳经历
l 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5年或以上
l 高脂高蛋白饮食
l 肥胖与超重
配图3:乳腺癌筛查时间表
一般风险女性
l 20岁≤年龄<40岁:
每年临床乳腺检查一次,或加乳腺超声检查一次
l 40 岁≤年龄<60岁:
每年临床乳腺检查一次,乳腺X线检查一次,致密型乳腺(乳房里脂肪组织少,乳腺组织多)妇女可联合乳腺超声检查筛查
l 年龄≥60岁:
每年一次乳腺X线检查
高风险女性
指BRCA1/2基因突变携带者,没有基因突变的乳腺癌家族史者,曾有组织学诊断的乳腺不典型增生者。
l 年龄<25:
每年临床乳腺检查一次
l 25岁≤年龄<35岁
每6~12个月临床乳腺检查一次,每年一次乳腺超声检查
l 年龄≥35岁
每6~12个月临床乳腺检查
每1-2年一次乳腺X线检查,一次乳腺超声检查,推荐补充进行乳腺核磁共振检查
配图4:如何自查乳房
有研究表明,乳腺自查不能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率。但也有研究提示,自我检查有助于发现小的或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也能降低间期癌的发生率。自查发现异常到专科医院复查,可作为早期发现乳腺癌的一种较经济的方法。
l 检查时间
每月一次,时间为每次月经干净后1周进行,此时是乳腺最松软、触痛最轻微的时间。已经绝经的妇女,可固定每月最易记住的时间进行。
l 检查方法
视诊
上半身袒露,直立于镜前。
一看:乳房各部分是否对称,大小是否改变,有无肿胀、萎缩、膨出、皮肤凹陷等情况。
二看:两侧乳头是否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乳头有无凹陷、朝向偏移等情况。
三看:乳头有无分泌物溢出,不能忽略更换下来的内衣和胸罩,观察其乳头相应位置有无水渍或血迹。
触诊
平卧在床上,用枕头或毛巾折叠后垫于肩部下面,使肩部抬高。
左手指并拢,平坦放在右乳房表面,利用指端掌面轻柔平贴触摸乳腺,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检查一圈,然后缩小圆圈半径再检查2~3圈,触摸是否有肿块;
接着轻挤乳头,观察有无溢液;
最后检查腋窝有无肿大淋巴结。
同法用右手检查左侧乳房。
配图5:乳腺癌典型症状
1、乳腺肿块。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
2、乳头溢液。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乳头溢液。单侧单孔的血性溢液应进一步检查,若伴有乳腺肿块更应重视。
3、皮肤改变。如皮肤凹陷,橘皮样改变。
4、乳头、乳晕异常。乳头回缩或抬高,乳头皮肤搔痒、糜烂、破溃、结痂、脱屑、伴灼痛。
5、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硬、散在、可推动。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