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今日更新 >

理性看待基金经理“洗牌”:公募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导读 小枫来为解答以上问题。理性看待基金经理“洗牌”:公募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每...

小枫来为解答以上问题。理性看待基金经理“洗牌”:公募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每经评论员 李蕾

  最近,有关基金经理“反向”流动,转岗成为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等的消息源源不断,有的还因为业绩不佳转岗而上了热搜,引发广泛讨论。在社交平台上,不乏有人为此拍手叫好,也有人质疑基金经理的频繁变动是否会给基金正常运行带来冲击,还有人担心公募行业人才的流失问题。

  其实在笔者看来,因为业绩不好而被“优化”这件事在公募行业一直存在,不是什么新鲜事。有头部基金公司已经连续几年实施末位淘汰制,尤其是一些考核多次不合格、处于尾部的基金经理,被淘汰是非常正常的。

  相比之下,还能转岗成研究员或者基金经理助理已经是比较好的出路了。只是在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持续推进、行业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的大背景下,基金经理“反向”转岗、因业绩不佳而被迫卸任的情况可能更常见,也更受业内关注,还有人将其称为基金经理的“供给侧改革”。

  事实上,这只是基金经理“洗牌”的其中一面,我们还应该看到另一面,那就是公募行业人才的“回流”。近期,不少“奔私”的原公募老将被传出回归公募基金并担任重要职务,带着丰富的经验和对市场的深刻理解,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还有昔日的明星基金经理也在复出,他们的回归不仅提升了公募基金的人才储备,也增强了市场的信心。这些都是公募基金人才流动的新趋势,共同描绘出了优胜劣汰的行业现实。

  前几年伴随着公募行业的大发展,从业者人数也迎来了快速扩容。哪怕是位于行业金字塔尖的基金经理,数量也从2019年的不足2000人增加至现在的将近4000人。一方面,大量新发的基金产品确实需要更多专业操盘手来管理,但另一方面也就造成了另一个后果:不少基金经理此前并未管理过基金,本来就属于“新手”,还都是在市场高点发行或者接手产品的,后续业绩表现承压几乎成为很多人的必然结果。

  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对这批基金经理,或者有类似情况的基金经理进行出清也好、优化也罢,对个人来说无疑是一次重新审视自我、提升能力的机会。在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上,每个人都有优势和不足,基金经理同样如此。研究做得好的人不一定适合做投资,反之同理,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才算是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对那些兜兜转转又“回流”的老将来说,这个道理同样适用。

  对行业而言,这更是对发展方向的一次校准。基金经理的“洗牌”是基金公司自我革新、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优化人才结构、提升服务质量,公募行业正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当然,无论基金经理如何“洗牌”,保护投资者利益、提升基民获得感始终是公募行业的首要任务,基金公司应当通过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提升基金经理的专业能力、强化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等措施,确保投资者的权益不受损害。

  版权所有

以上就是关于【理性看待基金经理“洗牌”:公募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