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社会动态 >

谈M1口径变化、国债买卖、 数据“挤水分”、利率改革 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陆家嘴重磅发声!

导读 财联社6月19日讯(记者 王宏)为期两天的第十五届陆家嘴论坛今日上午开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就货币政策、 数据、汇率等热点话题...

财联社6月19日讯(记者 王宏)为期两天的第十五届陆家嘴论坛今日上午开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就货币政策、 数据、汇率等热点话题向外界释放信号。

潘功胜表示,近期对 数据“挤水分”的措施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立场变化,而是更有利于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当前个人活期存款以及一些流动性很高甚至直接有支付功能的 产品,需要研究纳入M1统计范围,更好反映货币供应的真实情况。

他还表示,人民银行正研究落实在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这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而是与其他工具综合搭配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此外,研究明确主要政策利率,其他期限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可淡化政策利率的色彩。

数据“挤水分”不意味货币政策立场变化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会同国家统计局优化季度 业增加值核算方式,由之前主要基于存贷款增速的推算法改成了收入法,更真实地反映 业增加值水平,弱化一些地方政府和 机构存贷款“冲时点”行为。同时,经过几十年的商业化、市场化进程,一些 机构仍然有着很强的“规模情结”,并且以内卷、非理性竞争的方式实现规模的快速扩张。

对于一些不合理的、容易消减货币政策传导的市场行为,央行加强规范,包括促进信贷均衡投放、治理和防范资金空转、整顿手工补息等。

潘功胜表示,短期内,这些规范市场行为的措施会对 总量数据产生“挤水分”效应,但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立场发生变化,而是更加有利于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有利于均衡信贷增长节奏,缓解资源配置扭曲,减少资金空转套利,防范化解 风险;有利于 高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及 机构、 市场健康发展。

淡化对数量目标关注,M1统计口径需要改变

潘功胜表示,传统上,央行对 总量指标比较关注,但也在不断优化调整。过去,货币政策曾对M2、社会融资规模等 总量增速设有具体的目标数值,近年来已淡出量化目标,转为“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等定性描述。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结构转型,实体经济需要的货币信贷增长也在发生变化。货币信贷总量增长速度的变化,实际上是我国经济结构变化,及与此相关联的我国 供给侧结构变化的反映。

从总量的数学关系看,增速是增量与全部存量的比值关系。分子是当期的增量,分母是全部的存量。 总量增速有所下降也是自然的,这与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一致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很多存量贷款效率不高,盘活低效存量贷款和新增贷款对经济增长的意义本质上是相同的。

从信贷结构发生的变化看,当前近250万亿元的贷款余额中,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占比很大,这一块不仅不再增长,反而还在下降。剩下的其他贷款要先填补上这个下降的部分,才能表现为增量,全部信贷增速要像过去一样保持在10%以上是很难的。

从货币供应量的统计看,也需要适应形势变化不断完善。我国M1统计口径是在30年前确立的,随着 服务便利化、 市场和移动支付等 创新迅速发展,符合货币供应量特别是M1统计定义的 产品范畴发生了重大演变,需要考虑对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进行动态完善。个人活期存款以及一些流动性很高甚至直接有支付功能的 产品,从货币功能的角度看,需要研究纳入M1统计范围,更好反映货币供应的真实情况。

潘功胜表示,未来还可以继续优化货币政策中间变量,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当货币信贷增长已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时,如果把关注的重点仍放在数量的增长上甚至存在规模情结,显然有悖经济运行规律。需要把 总量更多作为观测性、参考性、预期性的指标,更加注重发挥利率调控的作用。”

将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

中央 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

潘功胜表示,人民银行正在与财政部加强沟通,共同研究推动落实。“这个过程整体是渐进式的,国债发行节奏、期限结构、托管制度等也需同步研究优化。把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而是将其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既有买也有卖,与其他工具综合搭配,共同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

他指出, 市场的快速发展,也给中央银行带来新的挑战。美国硅谷银行的风险事件启示我们,中央银行需要从宏观审慎角度观察、评估 市场的状况,及时校正和阻断 市场风险的累积,当前特别是要关注一些非银主体大量持有中长期债券的期限错配和利率风险,保持正常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保持市场对投资的正向激励作用。

明确主要政策利率,收窄利率走廊宽度

通过持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基本建立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潘功胜指出,未来可考虑明确以央行的某个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目前看,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已基本承担了这个功能。

“其他期限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可淡化政策利率的色彩,逐步理顺由短及长的传导关系。同时,持续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针对部分报价利率显著偏离实际最优惠客户利率的问题,着重提高LPR报价质量,更真实反映贷款市场利率水平。”

他表示,当前我国的利率走廊已初步成形,上廊是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下廊是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总体上宽度较大。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定价的作用,保持足够的弹性和灵活性。“当前市场利率已经能够围绕政策利率中枢平稳运行,波动区间明显收窄。如果未来考虑更大程度发挥利率调控作用,需要也有条件给市场传递更加清晰的利率调控目标信号。除了需要明确主要政策利率以外,可能还需要配合适度收窄利率走廊的宽度。”

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强货币政策沟通和提升透明度

传统意义上,货币政策是总量工具,但中国经济运行中,很多矛盾和挑战是结构性的,结构调不好,总量调控也很难有效发挥作用。

潘功胜表示,人民银行一直在探索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带动作用。实践中已积累了经验和做法。比如,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应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的基本原则,定位于常规总量工具的有益补充,通过内嵌激励机制,以市场化方式引导 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并注重防范道德风险。

“提升货币政策透明度,健全可置信、常态化、制度化的政策沟通机制,做好政策沟通和预期引导”,他表示,现代货币政策框架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央行能够把政策考虑和未来展望,及时与市场和公众进行比较透明、清晰的沟通。透明度提高后,政策的可理解性和权威性都会增强,市场对未来货币政策动向,会自发形成稳定预期,合理优化自身决策,货币政策调控就会事半功倍。

坚持支持性立场,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潘功胜表示,中国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支持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 环境。

他指出,在调控中将注重把握和处理好三方面关系:一是短期与长期的关系。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重要考量,灵活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同时保持政策定力,不大放大收。二是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统筹兼顾支持实体经济增长与保持 机构自身健康性的关系,坚持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 风险。三是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主要考虑国内经济 形势需要进行调控,兼顾其他经济体经济和货币政策周期的外溢影响。

国内外货币政策周期收敛,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潘功胜表示,经过多年持续努力,中国外汇市场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市场参与者更加成熟,交易行为更加理性,越来越多的经营主体使用汇率避险工具。同时,目前货物贸易人民币跨境收支占比达30%,降低了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汇兑风险敞口。我们应对外汇市场波动的经验也更加丰富。今年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逐渐转向,美元升值动能减弱,国内外的货币政策周期差趋于收敛。

潘功胜指出,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有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和跨境资本流动平衡,扩大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我们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保持汇率弹性,但同时强化预期引导,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来源:财联社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