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7月1日讯(记者 陈美) 继去年6月递交招股书失效后,近日,私募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博将资本再度冲刺港交所IPO。
招股书显示,博将资本主要专注于高净值人群的服务,投资于中国高科技企业。截至2023年底,博将资本管理资产规模(AUM)约10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博将资本拥有1525名外部基金投资人,其中个人投资者约为97.8%。若博将资本上市成功,那么这1494个投资者将撑起一个IPO。
退出率仅3%,管理费收入占比持续走高
博将资本第一大股东为博将集团有限公司,股权穿透显示,其最终实控人为一家注册在香港的公司,名为“Broad General Capital Limited”。
在招股书中,博将资本表示,截至2023年年底,公司共管理80只基金,累计投资94家公司,其中3家实现完全退出。以此计算,博将资本整体退出率仅有3%左右,即3.19%。
博将资本成立于2005年,招股书中披露的基金信息显示,公司在2015年-2018年成立了2只私募股权基金,存续期为7-8年。基金累计投资成本为11.14亿元,目前已变现2.15亿元,还有8.87亿元剩余投资成本未收回。
上述基金运营情况,真实反映出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周期长、流动性差”的特点。但在8.87亿投资成本未收回的情况下,博将资本依然保持着2%的“管理费”收入。
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3年,博将资本基金管理费收入分别为1亿元、1.16亿元和1.12亿元,占到博将资本总收入的46%、54%和72%,呈现逐年走高趋势。
相反,在“投资损益净额”一栏中,博将资本的投资损益净额却快速降低,从2021年的8473万元,变为2022年的1725万元,并在2023年降为51万元。
个人LP的撤退
面对这样的投资回报比,博将资本在招股书中称,未来,随着高净值人群数量及其可投资资产在私募股权领域的增长、多元化投资理念的完善、风险偏好较高以及中国私募股权市场的进一步成熟,服务高净值人群的私募股权市场规模,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11935亿元,2023年至2028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9.1%。
不过,一位私募股权人士与《科创板日报》记者交流时却表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以国资为主的LP才是一级市场的出资主力,而非个人LP。
“目前,不管是早期VC还是投资于成长期的VC,都在拿地方国资平台的钱。这不仅源于市场环境的变化,更由于以追求财务投资的个人LP,在出资7、8年后没有获得相应的回报,这样的投资收益情况,使得个人LP在当前的一级市场中几乎不见踪影。”
一位专注于军工领域的投资人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在以前,军工行业属于小众赛道,LP结构大多为个人投资者。公司内部会议也定位于赚取‘阿尔法’收益,而不是靠‘规模’收‘管理费’。”
但从去年开始,该位军工领域投资人也开始关注政府引导基金。其表示,“去年,我们就来西部募资了,成都和重庆的国资平台都投了我们。”
“VC第一股”上市表现不佳
博将资本不是第一家冲刺港股IPO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
去年,天图投资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并于2023年10月挂牌港交所。《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天图投资IPO时,获得了福田引导基金,以及青岛海明、青岛海诺、青岛 等最终由青岛市人民政府控股的基石投资人支持。
但上市当天,天图投资不仅破发,而且跌幅达到20%。截至目前,这只“VC第一股”股价仅2.2港元,较发行价6.5港元,跌去66%,市值为10.5亿港元。
2023年财报显示,天图投资营收-7.357亿元,同比下滑270%;净利润-8.73亿元,同比下滑256%,每股收益为-1.56元。天图投资称,业绩大幅下跌是由于“投资组合公允价值的下降”。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天图投资出手的明星项目——钟薛高、笑果文化、小红书均存在估值缩水情况。
“钟薛高”濒临破产,“笑果文化”被重罚1335万元,并无限期暂停在京演出。2021年,钟薛高和笑果文化最后一轮融资投后估值都高达约40亿元,且均在香港注册实体,为境外上市做准备;“小红书”则被传红杉中国以7折价格购入老股。
拟IPO和已IPO项目中,德州扒鸡、八马茶业上市折戟,百果园、锅圈食汇等已上市公司则股价低迷。
业内普遍认为,目前,一级市场仍处于“出清”状态。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末,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为21098家,较2022年末的23667家,减少2569家。
上述与《科创板日报》记者交流的投资人认为,“这些消失的管理人,大多退出不佳,进而造成募资困难。”
此次,博将资本冲击港股IPO,在很大程度上亦是为了解决募资难题。
资本市场时刻处于动态变化,博将资本能否如期上市,《科创板日报》将持续关注。
来源:财联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