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7月4日讯(记者 林坚)今年以来,一系列稳经济举措陆续发布,在宏观政策支持下,我国经济整体好转的积极因素有所累积,延伸至股市投资,震荡之下,估值上行概率有所提升。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如花旗、施罗德投资以及瑞银等大型外资机构近期发表了最新对中国经济的看法以及对资本市场的研判。经过梳理发现,外资机构看法较为正面,并锁定了不少关键词。
施罗德投资对中国股市中长期看法正面,若从2至3年的角度来看,中国股市相对其他股市存在更大上升空间,其中企业改革主题存在机遇,企业改革主题是指因监管机构推动而提升股东回报的股份,新“国九条”特别聚焦于改善上市公司的透明度与市场效率;
瑞银推荐A股中的高股息价值股,指短线可作为防守性投资,并偏好多只两地均有上市的A股,包括中海油、中石化、中国中车及福耀玻璃;
花旗对中资高息股同样保持积极态度、看法正面,并认为在经济层面,内房在供应减少、取得信贷融资、二手市场复苏三方面,都开始展现一些好转迹象。
在受访的业内人士看来,国际机构集体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表明其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以及韧性、潜力存在信任。
如何看待目前经济及A股前景?
除前述外资机构,也有不少外资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进行了上调。比如巴克莱将2024年中国GDP增长速度预期从此前的4.4%上调为5%;鉴于出口和财政支持的加码有助于巩固经济的韧性,惠誉将2024年中国GDP增速预测从3月的4.5%上调至4.8%;高盛将2024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从4.8%上调至5%;世界银行上调2024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到4.8%,相较于此前预测值高出0.3个百分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将对增速预期上调至5%,比此前预测值提高0.4个百分点。
回到股市投资,今年以来,在全球经济增长、宏观政策不确定性加大,以及地缘政治风险频发的背景下,市场对确定性和“安全”的追求是国内外市场的一致方向。短期看,A股市场宽度来到较低位置后倾向于反弹,短线或有修复机会,但对空间保持谨慎。伴随着成交量的持续低迷,热点轮动明显过速,各种题材均表现出明显的持续性,资金方向仍有分歧。
不过,在受访的首席经济学家以及策略研究员看来,估值上行的概率正在提升,共识有待形成。方正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经济学家芦哲认为,国内股票市场和海外股票市场均呈现向确定性要收益、向“安全资产”要收益的共同倾向,市场龙头屡创新高。ROE中枢高度稳健、宏观波动中的稳定资产将成为A股市场吸引力的一面旗帜。
芦哲表示,在政策支持下,资本市场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资本市场长期配套政策系统也在逐步完善。当前不符合上市标准的公司退市力度加大,进一步提升了场内上市公司质量,新“国九条”、“科八条”发布进一步打开服务于新质生产力的通道,ETF、险资等长期资金加速扩容带动资金继续流入市场,核心科技企业的并购重组政策进一步松绑也有望吸引耐心资本入市。在增量资金的流入预期及政策呵护下,A股市场将延续长期稳健发展趋势。
银河证券研究院策略首席分析师杨超告诉记者,A股蓄势反弹的动能在不断积聚,估值上行概率大幅提升。首先,从基本面出发,三季度,宏观经济修复进程加速,对A股市场业绩支撑逻辑增强。二是517房地产系列新政对房地产行业支撑提升,稳住“旧动能”,有助于稳住宏观经济,也有助于催生“新动能”发力,中长期利好A股市场。三是近期海外因素的变化,美联储降息预期有助于国际流动性流入A股市场。7月份,还有三中全会的政策的战略指导,有助于A股市场情绪反弹,结构性机会愈加凸显。
记者注意到,6月5日,香港联交所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摩根大通在港股市场大手笔增持了多只中国股票,其中包括,招商银行、香港交易所、中国中免、哔哩哔哩等,一天之内扫货金额超过33亿港元。近日,摩根大通首席亚洲及中国股票策略师刘鸣镝公开表示,自2023年10月底起,摩根大通就开始全面看好中国股票。他认为,如果未来中国企业的业绩好转,资产价格趋于稳定,外资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对中国股票的配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人工智能的热度不减,外资高度关注这一领域,并预测研究称中国最终会开发出与其他地区不同的AI生态系统,带来显著的变现潜力,进而利好中国 行业。施罗德就认为,目前亚洲股市三大投资机遇之一就是AI产业。
互联互通有新进展,外资加大在华布局
高水平对外开放呈现新格局、新特点。一方面,今年正是ETF互联互通顺利运行两周年,2022年7月4日,纳入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正式启动。两年来,沪深港通ETF多次扩容,产品总量持续扩容,交易规模日趋提升。数据显示,截至7月3日,已纳入互联互通的ETF数量达151只。其中,纳入陆股通的ETF数量达到141只,纳入港股通的ETF数量达到10只,相比起步之初分别增加了58只、6只。
在投资机构看来,互联互通是中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的重要一环,有助于提高A股的国际影响力,同时也为境内外资产的双向奔赴提供可靠桥梁。
另一方面,据记者观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中国资本市场日渐成为国际资本配置的重要平台。今年3月22日,外资独资券商渣打证券宣布正式展业;4月15日,证监会核准法国巴黎银行在华设立法巴证券;6月24日,日本瑞穗 集团表示,证监会已经受理其在中国设立证券公司的申请,若获得批准,日本瑞穗 集团旗下的瑞穗证券将成立全额出资的子公司。
2020年取消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后,外资机构加速在中国市场布局,积极展业。2020年以来,星展证券、大和证券等外资控股的券商陆续获批设立。截至2023年末,全行业共有17家外资参控股券商,其中外资控股9家。2023年外资券商总资产超650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超275亿元。
来源:财联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