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7月14日讯(记者 闫军)ETF产品凭借其交易和 属性,成为财富管理客户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也成为权益市场中的增量担当,因此,当下券商、基金公司尤为重视ETF的发展。
7月12日,在海通证券和财联社联合举办的第二届e海通财指数节暨ETF精英挑战赛发布仪式上,海通证券私人 部总经理助理王婧与嘉实基金指数投资部负责人刘珈吟、国联安基金量化投资部总经理章椹元、海富通基金指数专家成钧,共同探讨指数投资如何为财富管理客户提供资产配置服务。
支招ETF交易策略:波段操作、多资产配置
章椹元表示,在高波动市场环境下,ETF整体交易费用比股票低,使用好ETF工具交易属性投资更具优势。
具体操作上,首先,建议长期持有再加上波段操作。投资者可以在各类权益类ETF中选出自己长期看好的赛道进行投资,比如符合经济发展趋势的“硬科技”,可以将资产的50%配置在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产品上,在长期持有配置的基础上进行波段操作,即根据市场行情进行动态调整。
“动态调整并不是在市场上某个主题涨得特别好的时候冲进入,而是进行逆向操作。”章椹元介绍,当投资者持有的产品在短期有20%到30%的涨幅时候,建议投资者将原有的持仓进行部分止盈,等待到合适的买点时再恢复至原来的仓位。
诚然,“高抛低吸”是理想状态,如果市场处于下行通道,买入后指数依然下跌,该怎么办?章椹元表示,如果是坚定长期看好所投赛道的话,建议投资者可以把空余资金再做20%的加仓,当有一波反弹,或者反弹至初始点位的时候进行止盈了结。在目标设置上,三年积累20%的超额收益是比较合理的。
刘珈吟介绍了ETF交易方法和策略应用。她表示,ETF在资产配置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多资产配置在过去几年的市场中较为有效,原因在于市场复杂多变,投资者很难追上热点,境内外ETF表现有差异,国内ETF类型也没有永远的“男神”,这就需要引导投资者进行组合构建,通过多资产配置分散风险,从而提高投资者体验。
基金公司挑选指数三要素:容量、业绩与清晰的投资逻辑
国内A股指数越来越多。即使是最简单的宽基值数,除了原来的上证指数、沪深300,中证100还有今年推出的中证A50,指数之间的竞争是在竞争什么?我们能从指数的竞争升级中得到什么启示,相信投资者也很好奇基金公司如何选指数。
本次圆桌交流上,成钧分享了作为管理人评价与选择指数的不同维度与考虑。他表示,指数的可投资性是核心竞争点,一个优秀的指数应该具备大的容量、良好的业绩和清晰的投资逻辑。
首先,指数的容量要大,可以买得到,指数的成分股的流动性好。如果一个ETF产品本身容量不足,持续处于限购状态,业绩再好也不能给投资者转化成收益,这种指数的并不适合发行产品。
其次,指数的过往业绩要好。资金都是逐利的,如果过去业绩都不好,很难让人相信未来会好。
第三,投资逻辑是否清晰。要能回答为什么按照这个规则选出来的股票能够赚钱。过去表现很重要,能够说明背后逻辑也很重要。
深入研究国际指数如标普500和MSCI全球指数的编制方法,发现它们背后的深思熟虑和精细的策略。比如标普500指数在指数调整时采用的是专家委员会模式,会考虑指数行业和整个美股市场行业权重的匹配,调出超配行业,纳入不足的行业。此外还会考虑公司基本面情况。MSCI公司的纳入因子具有独特优势。纳入因子会考虑到跨境资金的投资限制,成份股的流动性和公司治理结构等多重因素。即使是我们通常认为的市值指数,也不是简单的选市值最大的公司,而是包含了一些独特的投资技巧在其中。
成钧从国内指数发展背景出发,介绍了国内指数编制方法的优化进程。“2020年后对上证指数和沪深300做的修正,以及2022年的中证100和今年的A50指数反映出指数正在沿着可投资性更强的方向上发展。海富通基金会投入更多精力在开发更好的指数上。”成钧表示。
兼顾规模与投资者体验,快、新成为ETF下一程要求
截至今年5月底,沪深两市ETF规模达到2.5万亿,ETF在市场波动前行,对于基金公司而言,做大规模与提高投资的体验同等重要。以今年的红利ETF为例,基金公司顺势新发与持营,在板块业绩提升的同时,基金公司也在不断创新红利产品的模式,比如持续分红,努力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
在兼顾投资者收益的同时把规模做大,国联安基金在半导体ETF上颇有章法,该ETF在2019年成立之时仅2亿,短短5年时间发展,最高规模已经超过250亿。章椹元表示,公司在持营过程中,侧重在持有人的分析上,机构客户与零售客户有不同需求,国联安基金聚焦在零售客户上,从产品设计、推广宣传都将投资者的持有体验作为第一标准。
尽管半导体板块波动较大,但是这一板块作为硬科技的代表,应该是处于长期看好的领域。因此,在营销推荐时,国联安将其定义为可长期持有的底仓头寸,当市场上涨时懂得止盈,在下跌时保持定投。
刘珈吟则分享了如何应对ETF同质化,比如跟踪沪深300指数的ETF有十几只产品,这类产品的规模扩容离不开基金公司整体的努力,从基金成立的时间节点、先发优势、甚至费率优势都可能带来发展的不同。ETF是一个非常综合的业务,天时地利之外,还需要产品端、投资运营端以及后期的陪伴上全方面的配合与努力。
对于ETF产品的未来发展,刘珈吟认为,创新和多元化将是关键。
首先,主动ETF和跨境细分行业ETF可能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国内ETF市场已经形成了宽基ETF为基石,行业主题策略多点开花,跨境产品越来越火的局面。未来可以围绕着投资者需求进行产品进一步创新,主动ETF和跨境细分行业ETF值得关注和布局。
其次,也应关注因子投资策略,如红利+低波等,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
章椹元则用“快”和“新”来概括未来ETF的前景。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快,指的是能够及时把握市场热度,及时地给出市场的需求,要做到上报产品快,有前瞻性布局,要比竞争对手更快一步。
新,即产品标的创新,一是下沉到更加细分的行业、更加细分表现的板块,进行深度挖掘;二是产品制度上的创新,比如红利产品可以通过分红给个人投资者带来稳定的现金流的预期。
科技板块的春天是否即将到来?
在ETF的布局上,除了宽基,主题行业ETF更加考验基金公司的前瞻性,对标美股,国内市场对科技股同样抱有期待,但是市场表现似乎并不乐观,在当下的时间节点,科技股的春天何时到来成为关注的焦点。
对此,成钧表示,很多投资者对科技股感兴趣,海富通基金有一只港股通科技ETF,因此在科技板块有较紧密的跟踪和研究。成钧分析了6月科技股表现不尽如人意,主要受到经济数据不及预期和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
对于未来科技股的表现,成钧认为存在机会,一方面是半年来看科技股的性价比在提升,尤其是红利估值抬升后,科技股的性价比相对更好;另一方面,科技股当前估值偏低。以港股通科技指数为例,其和纳斯达克指数估值差处在历史较高水平附近。
他指出,恒生科技指数彭博盈利一致预期自从今年3月大幅上调以来,目前相对于年初已经上调了20%。此外,随着港股腾讯、小米、美团等科技企业回购,有利于释放对科技股的信心,如果回购并注销的话,更有利于提升净资产收益率。未来,随着全球降息周期的开启,流动性改善有利于港股整个估值的提升。
来源:财联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