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凤捷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尝试运用认知疗法的理论分析一例学生来访案例,通报认知疗法的基本原理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认知疗法主要着眼点,放在患者非功能性的认知问题上,试图通过改变患者对已、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所呈现的心理问题。
2、“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 某对象的认知和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人的想法,对环境 的认识和对事的见解等等。
3、正如认知疗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贝克(A·T·Beck)所说:“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
4、因此,认知疗法的策略,在于重新构建认知结构,认知疗法常采用认知重建、心理应付、问题解决等技术 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其中认知重建最为关键。
5、艾利斯(Ellis)认为,经历某一事件的个体对此事件的解释与评价、认知与信念,是其产生情绪和行为的根源,不合理的认知和信念引起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只有通过疏导谈论来改变和重建不合理的认 知与信念,才能达到治疗目的。
6、贝克也指 出,心理困难和障碍的根源来自于异常或歪曲的思维方式,通 过发现、挖掘这些思维方式,加以分析、批判,再代之以合理的、现实的思维方式,就可以解除患者的痛苦,使之更好地适应环境。
7、梅钦伯姆(Meychenbaum)认为,人的行为和情绪由自我指令性语言控制,而自我指令性语言在儿童时代就已经内化,虽在成人期意识不到,但仍在控制人类的行为和情绪。
8、如果自我指令性语言在形成过程中有误,则会产生情绪障碍和适应不良行为。
9、因此,治疗包括学习新的自我指令、使用想象技术来解决问题等。
10、 大家知道,人在药物作用、疲劳、意识清晰度下降或过份警觉的状态下可以出现感知歪曲,从而影响现实评价,如“草木皆兵”。
11、在异常认知方式的影响下,同样可以出现现实检验的错误。
12、如固执病人,把别人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颦都认为与自己有关;抑郁病人总觉得事事不如人,犹如行尸走肉;疑病症病人把躯体的任何不适都认为是严重疾病的象征等。
13、正常人能够区分主观与客观、假设与现实;在接受假设以前,知道先对假设进行检验。
14、如果二者混为一谈,如焦虑病人把任何风吹草动都视为危险信号。
15、还有的病人虽然进行了检验,但只接受与自己观点一致的证据,拒绝与之相反的证据,以致患者的认知评价不能正确反映现实。
16、要帮助患者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让病人充分认识到自己认知的局限性,施治者可直接或间接地向患者运用认识论的原理,来解释以下问题:①对现实的感知,不同于现实本身,最多也只能接近现实,因为感觉器官的功能有限,不可能完全反映现实,在病态的情况下尤其如此;②对感知的解释依赖于认知过程,如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以及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过程容易出错,任何生理、心理问题都可影响认知过程。
17、 认知治疗的基本观点是:认知过程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适应不良行为和情感与适应不良性认知有关。
18、医生的任务就是与病人共同找出这些适应不良性认知,并提供“学习”或训练方法矫正这些认知,使病人的认知更接近现实和实际,随着不良认知的矫正,病人的心理障碍亦逐步好转。
19、一些研究资料表明,认知在不良行为的产生过程中可能占据着极重要的地位,对此有人提出只要经过认知矫正就可达到治疗目的。
20、拉什等曾用认知疗法和丙咪嗪治疗41例单相抑郁症门诊病人,分两组比较其疗效,发现治疗12周以后两组病人均有显著缓解,而认知疗法组病人在自我报告和临床量表评分上的改善更为明显;另外,认知疗法组病人对治疗取合作态度者较药物组为多(分别为78.9%,22.7%)。
21、随防6-12月,疗效稳定。
22、近10多年来,认知治疗兴起,并得到迅速发展。
23、阿登纳、艾里斯、戈得夫雷特、贝克和麦生保等对认知治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24、认知治疗有不同的类别,强调不同的重点,采用不同的技术,但有许多共同的原则。
25、其基本理论是:行为和情感是由认知作为中介的,适应不良性行为和情感与适应不良性认知有关。
26、医生的任务是认出这些认知,并提供适当的方法或学习技术矫正这些适应不良性认知。
27、由于适应不良性认知被矫正,将导致心理障碍的好转。
28、虽然认知治疗也采用行为技术,但是认知治疗的目标是改变认知过程,而不是某些行为。
29、认知治疗仍在发展中,已有约10篇报告证明,贝克的认知治疗对抑郁症有明显疗效,相当于或略高于三环抗抑郁剂。
30、拉什等报告中度与重度抑郁症经12周认知治疗完全缓解出院者达83%。
31、肖亦取得类似结果。
32、认知治疗尚无令人满意的分类,主要包括艾氏理性情绪疗法,戈得夫雷特的系统理性重建法、贝克认知治疗(CT)和麦生保的自我指导训练与应激接种训练等。
今天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有帮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