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城乡经济网小晟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广州婚姻介绍所,揭秘全国第一家婚姻介绍所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编者按
改革开放之初,大批返城知青被婚姻问题所困扰,《市场报》刊登了全国第一则征婚广告,第一家婚姻介绍所——广州市婚姻介绍所应运而生。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市场的逐步开放,婚介所的开办从政府主导逐渐变为个体经营,并且不断发展壮大。同时,由于网络、电视、手机等媒介的发展,婚介的形式也变得多样。婚介行业的不断转型,折射出人们择偶观念的变化,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人们对于配偶品德和职业稳定性的重视,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择偶时经济因素比重逐步加大,再到20世纪90年代至今,人们愈加重视婚姻质量,情感因素成为择偶时的重点……
走进位于广州市北京路的青宫二楼办公区,走廊的尽头,是外观设计活泼的“青年婚恋服务研究中心”。中心进门处的正面及一侧墙壁上挂满各种荣誉及资质牌匾,其中一块牌匾特别引人注目——上书“新中国第一家婚姻介绍所”。原来,这里的前身是成立于1982年的广州市青年婚姻介绍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家由政府主办的婚姻介绍所,2014年机构改革成为青宫下属业务部门青年婚恋服务研究中心。30多年来,该机构服务青年40多万人次,举办过十多场集体婚礼,见证了国人关于择偶、婚姻、家庭观念的演变。
中国第一家婚姻介绍所应运而生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近日来到青年婚恋服务研究中心采访,负责人胡展鸿向记者介绍了这家婚姻介绍所的辉煌历史和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大批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返城,几十万青年人面临成家立业的需求。”胡展鸿告诉记者,经过多方酝酿,1982年,中国第一家婚姻介绍所——广州市青年婚姻介绍所应运而生。
该婚姻介绍所是由中共广州市委、市政府拨专款、配备工作人员,由广州市委筹划创办的一所为未婚青年介绍恋爱对象的常设性服务机构,带有机关性质。介绍所通过设立卡片自由查阅,按对举荐恋爱对象、组织交友联谊觅知音晚会以及郊游等方式为未婚青年牵线搭桥。至1984年6月,先后共撮合了1400多对有情人,成功率达14.4%,高居全国婚姻介绍所之首。
37年见证国人择偶、婚姻观念演变
广州市青年婚姻介绍所成立之初,办公地点就在现在的青宫。到青宫喝茶、跳舞、相亲、谈恋爱,成为当年广州青年人中很时髦的一件事。相亲大多以单位与单位间的联谊会形式举行,单位分配有名额,青年买一张五毛钱的门票就可以享受这些服务,碰到看顺眼的,介绍人还会从中牵线撮合。30多年来,广州市青年婚姻介绍所服务青年40多万人次,举办过十多场集体婚礼,曾经轰动一时。胡展鸿向记者展示了一批珍藏的老照片和旧报纸,热闹的画面和报道,可以想见当日空前的盛况。
胡展鸿是在2008年大学毕业后通过社会公开考试招聘进入婚介所工作的,从事这个行业已超过10年,亲历了婚介所从最后的辉煌到面临各种竞争逐渐走下坡路,以及目前一直坚守的历程。他告诉记者,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百业兴旺,那段时间是传统婚姻介绍所最后的辉煌。此后,随着各种相亲 站、手机微信的兴起,青年人越来越青睐新兴便利的交友方式,传统婚姻介绍所受到严峻的挑战。2014年,因机构改革调整,广州市青年婚姻介绍所调整合并成为青宫下属业务部门——青年婚恋服务研究中心。
如何转变定位,提供更到位、更受欢迎的服务,成为青年婚恋研究中心的努力方向。该中心除了向未婚青年提供婚恋交友平台服务外,还积极举办与之相关的咨询、培训、交友、婚庆等一系列公益性活动。
“婚介的方式不管怎么变化,内涵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就是提供一种人与人之间认识了解交流的方式,从这些发展变化中可以看到青年人择偶观念的变化。” 胡展鸿告诉记者,在多年服务单身青年的过程中他发现,目前的单身男女不像以前只靠介绍认识,而是有越来越多相遇相知的机会,各种交友联谊的平台和活动也越来越丰富,但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不少适龄单身青年的择偶内驱力不强;另一方面来自家人、亲友和自身甚至社会舆论的压力,迫使他们不得不加紧考虑终身大事,而他们却又因为缺乏恋爱经验,使得婚姻大事悬而未决。“这类群体非常需要我们关心。”
婚介要不断改革才能有更好的明天
据介绍,在广州共青团的支持下,近年来,青宫婚恋研究中心打造了广州青年一站式婚恋服务平台——u友缘,为广州青年提供安全、真实、公益、可靠的线上婚恋服务平台,目前u友缘的实名注册会员已达到数万人。近年来,专门为广州地区单身青年群体服务的“花城有爱·全城热恋”广州青年婚恋服务计划也已开始启动,具体围绕青年社交、情感辅导、集体婚礼三个领域开展活动,邀请专家导师定期开展讲座、开设情感咨询,帮助单身青年解决亲密关系中遇到的各种婚恋情感问题。
胡展鸿告诉记者,三十多年的发展变化证明,婚姻介绍伴随科技的发展进步而进步。“婚介行业需要不断改革,只有提供更主动的服务,更好贴近服务对象的需求,才能有更美好的明天。”
职业红娘眼中不同时代造就各异择偶观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王蓓
位于大连市闹市区的吉祥缘婚姻咨询有限公司,前身是大连市民政局管辖下的军婚介绍所。68岁的宋莲香,已经在这里工作了18年。2000年初从单位提前退休,当年6月就来到军婚介绍所,任负责人。
在20世纪70年代结婚成家的宋莲香心目中,婚恋对她们那代人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对方家庭出身不错,根正苗红,如果是共产党员更好,单位领导一介绍,相处一下,几乎没有成不了的”,回忆起自己当年的婚恋经历,宋莲香说:“那时候人都很单纯,没多余的想法,脸皮也薄,觉得领导、同事给介绍了,也相处了,就得负起这个责任,不能随随便便就把人扔了,不同意了。”
成为职业“红娘”后的18年里,宋莲香发现,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理想婚姻和另一半的要求越来越高,自我价值的实现逐渐成为年轻人在婚恋、择偶中越来越多考虑的因素。”
在全国婚介企业发展论坛创始人、1997年创办了“爱情帮你办”婚介公司的高金龙记忆中,当年国内大多数婚介机构只有“一个人、一间房、一张桌子、一部电话”,而他在河北邯郸成立的这家婚介公司相对成型。“当时接待的顾客几乎都是‘老大难’——年龄大、条件差、学历低,是婚姻市场上几乎没有竞争力的那部分人群。”高金龙说,来征婚找对象的人对对方的要求也低。男性对女性的要求是,朴朴实实,能过日子。女性对男性的要求则是,条件比自己好一些、勤劳能干、老实本分就行。
宋莲香和高金龙思考过同一个问题,“过去住房都得靠国家分配。但随着房价不断走高,房子逐渐从‘高配’变成了‘奢侈品’。尤其在一、二线城市,年轻人在婚恋交友时,越来越关注对方有没有房子、有多大房子,收入状况如何”。
“生存压力变大,与过去单纯的希望结婚过日子不同,希望通过婚姻改变个人命运的年轻人在增多”,敏锐地感受到这些变化的宋莲香和高金龙与当地广播电台合办了夜间情感类谈话节目,帮助迷途中的年轻人答疑解惑,为陷入婚姻困境的中年人打开心结。
随着“80后”“85后”进入婚恋市场,宋莲香和高金龙的婚介所开始把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情感辅导上。
“这一代年轻人不只在物质上,在精神上的追求也在增加,是否谈得来、三观是否相符,在婚恋择偶中的权重逐渐提高。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就业率增加,更加独立自主,在家庭生活中不再只依赖于男性,她们对男性是否体贴、细腻有了更高要求。男性则对女性的外貌、身材等方面要求更高”。
宋莲香发现,总有不少年轻人怀揣对“完美”另一半的幻想,或者带着严苛的“条条框框”,来到婚介公司向她们求助。众多的婚介公司也从中嗅到了商机。从几百、上千的婚介咨询费到高达数万、十数万元的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私人订制”服务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及家庭愿意为之埋单。
当“90后”逐渐登上婚恋舞台,高房价和巨大的经济压力,让这一代年轻人对婚姻的期待明显低于前辈们,爱情不再是他们生活的唯一重心,婚姻也不再是他们的必选项。
欢迎转发点赞
转载联系授权
大家都在看
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林志文 王蓓
编辑/吴苏锦
美编/李凌霄
本文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